永新,一个身处江西西南的山区小县,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,毛泽东在这里对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“三湾改编”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抗战爆发原国立中正医学院也曾短暂搬迁至此进行办学,著名医学泰斗陈灏珠院士就是从这里开启了他的医学之梦。
2025年7月12日,为更好地学习陈灏珠院士精神,加强医学教育交流,临床医学院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在永新进行2024年赣州会昌县(陈灏珠院士求学途经地)之后的第二次共建活动。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主任陈芸、学院副院长朱鹏云以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成员、临床医学院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共30余人参加活动。
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主任陈芸首先致辞,她指出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秉承院士精神搭建一座座桥梁,持续赋能沪赣两地医学教育、科普交流。同时她也分享了陈灏珠院士座右铭“勤学获新知、深思萌创意、实干出成果”,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,将来做一名好医生。
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朱鹏云表示,会昌之行犹在昨日,再次见面分外亲切。82年前在那个国家危亡、生灵涂炭的艰难时刻,陈灏珠院士毅然决定前往永新国立中正医学院学医报国,这个决断让人肃然起敬。本次共建地点选择永新,选择院士学医梦开始的地方,具有特别的意义。一年来,学院以院士精神学习为纽带,通过开展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,更加注重将院士精神的学习有机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、职业规划的各个方面并不断引向深入,大大提升院士在广大师生中的认知度。院士精神的学习与临床医学专业内涵式建设高度契合,期待透过持续的共建活动,不断拓展活动内涵,以更加务实的举措,助推医学事业发展。
共建活动中,播放了今年上半年在学校开展《陈灏珠传》读书漂流活动及观看大师剧“陈灏珠”的回顾视频,感受院士精神学习的浓厚氛围。随后,临床医学院2023级薛仁凯、2024级张芷薰同学分别从院士在流亡大学“不怕困难,迎难而上”以及在中山医院“敢为人先”两个方面切入,结合自身在遂川县人民医院“小学期”制火热临床实践,汇报了各自学习院士精神的体会。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副主任周俊在点评中表示,虽然时代环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,但院士精神学习并没有过时。在这个稍显浮躁的当下,反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,不断叩问着医学生的学医初心,在学医过程中“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出发”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博士许雅鑫、张睿哲、刘牧吟、翁清清以及南昌医学院学生科普社团张雅凤、肖小凤还就医学科普相关内容进行分享和经验交流。
在共建活动开始之前,学院师生还随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,一同参观了陈灏珠院士当年在永新医学生涯入学地——萧氏宗祠(中共湘赣省委旧址),实地感受当年学生陈灏珠求学的艰辛,具象化院士精神的学习。
本次永新共建,情牵复旦上医,不仅是一场深度的院士精神学习交流,更是一次重温学医初心的思想启迪。共建活动在沪赣既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,透过院士精神学习的纽带,佐以科普活动交流,深化了共建活动的内涵。下一步,将不断总结经验,以特色活动为载体,紧紧依托共建机制,架起更多的“连心桥”,让院士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大生命力,助力临床专业医学生更好回答“学医两问”(如何当一名医生?如何当一名好医生?),不断促进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。